有一种默契叫做“外卖已经放门口了”

时间: 2024-03-28 14:41:07 |   作者: 安博官网线上平台

  “一上线月中旬,外卖员王肖山一如往常打开众包软件,外卖派送提示不断被刷新,长期处于满单状态。

  此前,受疫情影响,北京多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力减弱、订单配送压力大等情况。政府、外卖平台等各方努力解决着问题:号召社区居民参与外卖配送、提高每单的基础配送费用……

  王肖山,便是维系这座城市正常运作的兼职外卖员之一。他和他的“同行”,在这半个月里,书写了让人难忘的故事。

  因为主业工程建设受疫情影响停滞,王肖山从2022年11月底开始做外卖骑手。他的本意是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,多增加一份收入,却意外地成为了维系一座城市在特殊时期正常运作的关键力量。

  据另一位兼职外卖员小武估算,外卖运力紧张的情况从11月底慢慢的出现。当时,市民网上采购量大面积上涨。小汤山是周边重要的蔬菜供给基地之一,其负责人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,12月中上旬,线上买菜的蔬菜需求量相较之前增长了3倍左右。

  2022年11月29日,外卖小哥在丰台万达广场的餐厅取餐,准备派送。图源|视觉中国

  另一方面,部分骑手因感染新冠不能到岗,这加剧了配送压力。据小武估算,某一平台快递员到岗率可能一度降低到仅有50%左右。

  某送菜店日常站点有30名骑手到岗上班,到了12月中旬,站内仅有8名骑手可上路送菜。

  大学生陆路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做起了兼职外卖骑手。“只是想出门放松心情,不喜欢一直窝在室内。”

  软件操作、用户沟通、安全培训、异常问题处理等简单的线上基础培训过后,陆路骑着电动车,开启了一段日后用“赚钱不易”来形容的外卖经历。

  兼职外卖员的加入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升了外卖运转效率。据某外卖平台配送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自2022年12月14日以来,新骑手注册人数连日增长,其中15至16日新骑手注册量比上周同期增长215%,截至20日累计新注册骑手已超过5000名。

  另一方面,外卖平台通过提高基础配送费、加大专项补贴等方式,留住更多的外卖员。

  小武和记者说,每单配送费可达到7.5元,在原来基础上上涨50%左右。再加上冲单奖、出勤奖、天气补贴等一系列的补贴费用。据他估计,如果外卖员一天在岗10小时左右,单日收入可达上千元。

  据报道,12月19日,一名成都的骑手工作一天送出138单,赚了1000多元。

  初听“日赚上千元”,王肖山的第一反应是,“比较虚假,一单只有那么多钱,1000多块钱你得跑多少单。”

  当模糊的数字变得具体之后,运力不足的情况下,外卖员的艰辛更具象地展现出来。

  第一批响应政府号召成为外卖骑手的还有陈世强,他的动力来自自己的体验:早上9点多下单,快11点都没人接单,于是他注册成为了骑手,开启了外卖小哥的初体验。

  等到真要接单时,他又有些担忧,“因为自己不熟练,导致别人吃不上饭”。后来发现,事前的担忧都是徒劳,因为所有新手外卖员都会“耽误事”。

  在最高气温不过5°C的时候,只要骑行起来,陈世强就感觉冷风是直接砸到衣服上的,再透过衣服的缝隙钻进身体里。在十字路口等绿灯遇到同行时,陈世强询问他们如何保暖,得到的回复大多是,“多穿点,羽绒服里多套几件”。

  陆路的第一单就碰上了大问题。取餐时,电子导航分明提醒已经“到店附近”,但他始终找不到店铺,询问附近的商家才知道,这家店藏在另一家店里面。送餐时,导航指引的小区门没开,他绕了半圈去侧门,结果发现了“单元楼被封控”的条幅。后来弄明白,被封控的是隔壁小区,中间只间隔一道铁栏杆。

  电动车的后备箱塞不下外卖;顾客不接电线;电动车不让进小区,只能步行送餐;因为忘记点“送达”,不仅取消了时间奖励,反而扣除了一半的佣金……

  类似的慌乱,每一位外卖员大抵都要经历过一遍。奈何新手小白,遇上了“高端局”。

  以往的抢单机制会设置“商家已出餐”的提醒,方便附近的外卖员抢单。但2022年12月10日左右,外卖平台取消了提醒。如此一来,商家和外卖员开始了一场“互相等待”的博弈。

  在小武看来,改变后的游戏规则,导致了参与游戏的双方只能互相等待。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餐品新鲜度,商家会等待外卖员到店再做餐;而外卖员为了节约时间,会等商家出餐再去取餐。

  小武很无奈,也只能选择快餐或者一些熟食店铺外卖单子,尽可能的避免包子、炸串这类现制的餐馆,减少等待出餐时间。

  现实永远比我们想得要复杂。一次,小武抢到了一单某面包坊的外卖单,取餐时却被告知,“其中的一款‘红豆蛋挞’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客户的口感,必须现做,10分钟后再来取餐”。

  10分钟,对于已经计算好路线的外卖员来说,什么都做不了,“只能干等着”。

  记者采访这几位兼职外卖员的时间,是在2022年12月底,这样一个时间段,城市运力系统基本回到正常状态。最显著的迹象是,之前提高一倍的基础配送费已经降至此前的标准了。

  再提及这段经历,他们说得最多的词便是——辛苦。辛苦之外,他们同时感受到了特殊时期下,顾客的理解和宽容。

  外卖员和顾客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。那段时间,陈世强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除了商家的催单,就是顾客说的“放门口”。“有些阳了的顾客,不希望影响到我们。”

  久而久之,陈世强熟练地执行着“非接触配送”的工作流程——不敲门,把外卖放到门口,转身离开后再打电话,“您的外卖已经放门口了”。

  有一次,陈世强接到了外卖员最不愿意接到的外卖单子——两箱瓶装水,还有别的生活必需品。“很沉,压得电动车都往一边倒”。在路上的他,竟意外地接到了顾客的电话,“你快到了给我打电话,我和你一起拿上楼。”

  “哎呀,你听着就暖心。”坐在电瓶车上休息的陈世强,说这话时调整了下衣领。

  在运力最为紧张的时候,王肖山在电梯上遇见一位老奶奶。老奶奶问他“一单能不能挣到5块钱?”王肖山如实作答,“8块、10块这样子”。

  老奶奶听后,以略带心疼的语气说道:“这么辛苦,应该给10块。多个几块钱其实倒无所谓的。”

  王肖山将这段兼职经历分享到网上,评论区全是关心和提醒的声音,“保护好自己,注意保暖”“骑车注意安全,拐弯过马路多回头看看”。

  当然,这段经历同时给了这群朋友一次特殊的经历。陆路在社会化媒体上分享了“第一次见这么高级的套房”的见闻——“电梯一开就是一户……连门都没有”。

  现在,陆路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学习中,小武、陈世强已经回归到正职工作中,王肖山休息几天后,准备回家过年。

  辞去了兼职,是因为他们的主业恢复常态。这四位兼职外卖员,在飞驰的车上,度过了难忘的半个月,给城市带来了自己的速度和温度。他们只是特殊时期兼职外卖员中的四位普通人,但正是千千万万的他们,汇聚成点点星光,照亮了一座又一座城。

  本文经授权转载自《新周刊》微信公众号(ID:new-weekly)。《新周刊》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,以“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”为定位,20多年来用新锐态度测量时代体温。从杂志到新媒体,《新周刊》继续寻找你我共同的痛点、泪点与笑点。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,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。官方微博@新周刊。

  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安博官网 做特色餐饮运营商

全国咨询热线:00-6525-251